火红芦苇荡我心

发布时间:2009-04-22访问量:1368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009年4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组织学生党员赴常熟沙家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沙家浜红色游-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学习实践队伍由研一和研二达一百多名学生党员和研部领队老师组成,这支浩荡的党支队一大早便抵达有着“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称的常熟沙家浜红色经典教育基地,首先瞻览了叶飞将军题词,参观了新四军抗战胜利纪念馆、沙家浜春来茶馆和京剧沙家浜吟唱台,随后船游芦苇荡,忆革命峥嵘岁月,觅英雄勇士足迹,再来到沙家浜影视基地接受了生动而丰富的革命爱国教育,最后在虞山森林公园举行了徒步爬山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继续发扬开拓进取的革命精神。
      火红芦苇荡我心,革命情怀满胸中。《芦荡火种》、《沙家浜》自上演之后,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欢迎,“阿庆嫂”的机智而勇敢的形象便一直留存在我们的脑海里。今天,我们有幸来到沙家浜革命历史景区,近距离感受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历史,找到剧中的原型,接受革命的教育和启发,想到这些,大家伙儿个个都很有精神头!革命历史纪念馆为我们打开了每一页闪光的历史,叙述着每一个生动的故事。1939年秋,“江抗”返回西路,在阳澄湖地区留下了36个伤病员,在缺医少药的恶劣环境中,完全依靠地方党组织和当地许多“阿庆嫂”、“沙奶奶”式的革命群众掩护,与日、伪斗智斗勇,终于把这批抗日的火种保存了下来。火热的革命岁月里,党领导下的沙家浜部队就是依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人民群众的无私支持,开展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斗争,发展壮大了队伍。正如原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同志的题词:“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历史无言,精神永恒。1998年8月,长江中下游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有着光荣历史的一七五团以“沙家浜团”的荣誉来激励全团指战员投入抗洪抢险斗争,该团一营二连更是以“沙家浜连”而自豪。“沙家浜连”奔赴荆江执行抢险任务。全连官兵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守纪律”的顽强作风,历时44昼夜,连续战胜五次特大洪峰的袭击,未决一堤,未毁一垸,确保了93公里长江干堤及三条支流107公里大堤万无一失,被中央军委授予“抗洪抢险英雄连”的称号。在抗洪抢险中,连队战士以这样的“生死牌”作为他们坚如磐石的信念:“我向党和人民保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驻军‘沙家浜’连”,抗洪抢险战斗结束后,人民群众亦是以这样的情意感激铭记心中的英雄们:“英雄功绩石首人民铭刻在心”。参观完纪念馆,我们荡舟在当年的芦苇湖畔,心中依旧装载着馆中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一位位令人敬仰的中华好儿女、一件件讲述着真实故事的革命纪念物品。然而,这时的芦苇湖畔俨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芦苇依旧高高壮壮长满湖中岸边,一派美好而平静的风光。随后的影视基地一游,更是热闹而有趣,有着看不够的好去处。现今,沙家浜正跟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把自身打造成一个硬件设备优良、红色文化宣传响当当的红色教育旅游基地,实事求是地落实和体现着科学发展观。这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方面。战火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祖国的振兴和腾飞就在眼前!沙家浜革命精神是永恒的,它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品格如一盏明灯继续指引着我们新时期革命征程。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无不为沙家浜老一辈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新一代的爱民报国的英雄情操所打动和鼓舞,即将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的我们,更要深入学习贯彻沙家浜精神,努力锻炼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肩负党和祖国的重任,发扬党风党性,坚守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同创建和谐社会,美好家园。
      沙家浜是一片革命的热土,在寻求解放和抗御外敌的斗争中,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荣历史;沙家浜是一个传奇的故事,颂扬了军民并肩英勇抗战的民族精神;沙家浜是一面高扬的旗帜,鼓舞着革命者前仆后继英勇奋斗!老师和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都获益匪浅,不但陶冶了身心,锻炼了身体,更深刻体验着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精神,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坚定了自己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清楚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才能更有效地报效祖国。总之,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充满了信心!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