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与专家微博热议 “雷锋精神与上海青年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2-03-01访问量:3880

       2月28日下午,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雷锋精神与上海青年价值取向”微博大讨论活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潘世伟,团市委书记潘敏出席会议并致辞。团市委副书记徐未晚主持会议。

       论坛现场,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杨雄,上海社科院党委宣传部部长、哲学所研究员黄凯锋,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文明办主任、《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执行主编王泠一,上海社科院部门所国情调研中心主任、研究员胡晓鹏以及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正平等专家围绕“雷锋精神”、“当代青年”以及“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分别发言。腾讯网的微博话题专区中,众多网友参与留言、提问并与专家进行了在线互动。

       潘世伟在讲话中指出,雷锋精神存在永恒的东西,尤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显示出内在生命力。主要体现为三个一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本质上相一致、和人类发展规律相一致、和人的全面发展相一致。对于永恒的雷锋精神的学习、认识和实践应常态化、长效化。应努力做到四个“再”:即雷锋事迹、雷锋精神的再传播;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再学习;雷锋精神在新历史条件、新语境、新社会群体中的再延续;雷锋精神在目前精神生活领域多样化格局和状态下的再发展。上海学雷锋活动一定要有自身特色,做到和青年、和价值取向、和志愿者活动三个方面紧密结合。

       潘敏在讲话中说,新时期,我们弘扬雷锋精神,一是要在价值上有所坚守。实现个人价值需要信仰的支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精神的标尺。坚持雷锋精神,要像每天早晨照镜子,在镜子中整理自己,成为一种习惯。二是要在内容上有所拓展。要更加注重宣传“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这种“善小而为”的精神,更加注重提倡“快乐志愿、随手公益”的理念,让青年意识到人人可学雷锋、人人可为雷锋。三是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重点围绕社区服务,更多通过青年志愿者团队与服务对象、居民区结对的方式,增强活动的实效性。要注重依托各类青年公益社会组织进行社会动员,更多采用时尚元素,更加注重运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活动形式。

       网友“讲真话”在微博上表示:“现在雷锋少了,雷人多了,知足少了,贪婪多了,道德少了,冷血多了,诚信少了,食言多了。对此专家们怎么看?”王正平教授认为,这可能是时代转变带来的“怪象”,但社会上“向善”的精神依然还是主流。“我小时候学雷锋是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就带有计划体制的痕迹。市场经济这个口号就不提了,所以这个有时代的特征。挖掘一个时代切合的内涵,所以学雷锋也要与时俱进。”杨雄认为,现在学雷锋不能高大全,不同的时代对雷锋内涵的总结体验不一样。“我们需要与时代契合的,可敬可爱的活生生的雷锋。”王泠一则补充表示,雷锋精神确实代表了一种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其实就是向善,为他人着想。

       据悉,首场微博大讨论结束后,上海团市委与上海社科院还将继续围绕“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等关键词继续与腾讯网合作开展“上海青年价值取向”系列微博讨论,活动将延续到今年5月。

      转自:青年报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