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治征程多璀璨——浦增元老师访谈

发布时间:2007-05-31访问量:1070

浦增元老师简介:
     浦增元,1928年11月生,上海嘉定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曾任上海社科院法学所宪法室主任、副所长、《政治与法律》杂志副主编、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员、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上海市法学会理事兼宪法学研究会总干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等职。现任国际宪法学协会执委、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东吴大学上海校友会理事等职。虽年近八旬,早已退休,仍珍惜余晖,自强不息。

    童海芳:浦老师,2005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法学名家》,您名列首批收入的176位法学家之内,这从某一方面说明了您在我国法学界的地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请您谈谈您五十多年学术生涯的感悟或想法好吗?
    浦增元:这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虽然也经历过一些曲折,但主要还在于宪法学及其相关领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经验,也吸取了国际的经验。特别是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更突显了它的时代意义。我们必须立足本国,放眼环球,加强比较宪法学的研究,为中国的宪政建设和中国宪法学走向世界作出新的努力。在学术研究中,我觉得如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双百方针,勇于开拓创新是很重要的,但要真正做到却并不容易,甚至很不容易。另外,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严谨治学,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们宪法学者,在这些方面更要以身作则,永不懈怠。
    童海芳:您作为上海乃至全国宪法学界的知名学者,曾经参加过多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您能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浦增元:我在1987年赴美参加美国宪法200周年学术讨论会,并在哥伦比亚、华盛顿、哈佛等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在威廉玛丽大学法学院当访问学者,研究美国宪法。1990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世界法律大会,事前先参与了中方专家组的工作。1991年去澳参加比较宪法研讨会,并任悉尼大学法学院客座教授,主讲中国宪法。1995年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四届亚太法协大会。1999年受中国法学会派遣,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荷兰举行的国际宪法学协会第五届世界大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随后参加过多次国际宪法学协会的圆桌会议和执委会会议。2002年抓住我国宪法施行20周年的机遇,在北京组织了以“市场经济与宪政建设”为主题的圆桌会议,进一步展现了我国在国际宪法学界的作用。2004年举行第六届世界大会时连任执委。在这些国际会议中,既宣传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又增进了与外国学者的友谊。今年4月,我多年的老交、国际宪法学协会现任主席澳大利亚的桑德斯教授访问上海,我们一起游江畅叙。然而以上这些,在国际学术交流的长河中,也只是沧海之一粟。我感到,无论从政治、业务,特别是作为国际学术交流所必需的外语水平来看,以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要求来衡量,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年富力强的新生力量,任务还相当艰巨。
    童海芳:浦老师,1982年宪法颁行以来,怎样保证宪法的实施始终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严肃问题,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浦增元: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确立宪法的权威无比重要。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种种复杂因素,如何保证宪法的实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的关键还在于加强和改善党对这项工作的领导。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要抓紧研究和健全宪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宪法监督程序,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及时得到纠正。”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重申:“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如此等等,讲得很好,问题在于怎样真正落实。为此,必须建立适合我国国情而又切实可行的违宪审查制度。否则,宪法没有应有的权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又从何谈起!我深感要解决这个问题真是任重道远。但我们必须百折不挠,知难而进,同全国人民一起,为实现宪法规定的“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光荣职责而努力不懈。
    童海芳:您一直在从事法学研究和有关社会活动。在诸事繁忙的情况下,您仍然为社科院的研究生上中国宪法、外国宪法和法律英语课程。学生们在您的教导下,收获不小。按照一般人的想法,您不需要再那么辛苦给同学上课了,您又是怎么想的呢?
    浦增元:我始终寄希望于年轻人。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教书育人,教学相长。同一些年轻人成为忘年交也是一大乐事。在2002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一届研究生毕业20周年纪念会上,我在发言中讲了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本国,走向世界,以及“为学”与“为人”------为学首先要学为人,为学要严谨,为人要正直等心里话,并且吟诵了一首唐人李商隐的七绝,其中的名句“雏凤清于老凤声”是我对年轻人的衷心祝愿。在2005年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年会上我吟诵的七绝中有两句—“宪治征程多璀璨,翩跹共舞老中青”,也正是我的想法,希望同大家共勉。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