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教育30周年

发布时间:2009-09-28访问量:2397

 

      在社科院历届研究生中,2007级入学的我们是幸运的。2008年9月,恰逢上海社科院建院50周年庆典和国际智库院长论坛、第三届中国学论坛三大会议,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全国社科院的院长济济一堂,可谓盛世空前。同学们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从筹备、接待到事后的整理,同学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个人能力,是一段不可多得的人生经历。2009年9月15日,又逢上海社科院研究生教育三十周年,在庆祝大会暨2009开学典礼,聆听王荣华院长的致辞,感慨良多。

      其实想来,社科院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幸运的。自从197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成为全国首批学位授予单位,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每一位入学的研究生都能享受到科研机构独有的科研学术资源:地处国际大都市的中心,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学术气氛浓厚;师资力量雄厚,师生比高,全院现有职工814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00多名,其中134名研究员,169名副研究员,58名博士生导师和193名硕士生导师,具备个性化培养条件;教学资源丰富、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充足、教学手段先进,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科研和社会实践机会;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又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热点、难点和重大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

      上海社科院不仅洋溢着浓郁的学术气息和优良的文化底蕴,更是从1979年首届招生,就建立起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代代相传,也正是因为这样,同学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的引导,在诸多方面受益终身。

      从平日上课到校友会、开学典礼,老师们每每提到自己的恩师,总是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同样,角色的转变也使社科院的老师们将育人的传统很好的继承了下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们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处处贯穿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09届毕业生阮慧平曾经感慨良深地说“在开学典礼上王荣华院长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恐惧将尽青春路!短短七个字,却字字千钧,发人深省。三年来,每每在松懈、倦怠、懒散的时刻,会突然想起这句话。恐惧将尽青春路,再回首,莫慨叹我已辜负少年头。” 现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导师陆晓禾,曾是上海社科院87届毕业生,他在回忆他的导师说道:“我深深怀念这三位教授(周抗、傅季重、马伯煌),怀念我的导师周抗,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没有他们当年的谆谆教诲,辛勤培育,就没有我后来的一路走来,就没有我的今天。”

      幸运的上海社科院学子们,让我们珍惜在读的时光,更多的关注社会现实,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一辈子奋力向前。愿昨日之日足可忆,今日之日自可傲,明日之日更可追!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