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一名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员
——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为研究生部全体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
12月6日上午,我院党委副书记童世骏研究员为研究生部全体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童老师以“立志做一名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员”为主题,回答了一些使同学们困惑的现实问题。他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现实;2、如何认识中国当前的理论;3、如何理解个人和党组织的关系。
首先,在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现实的问题上,童老师指出目前对中国现实确实有许多不同看法,甚至有一些突出的反差,如平时直觉印象与专业调查结论之间,国外舆论与国内舆论之间,海外华人学者与国内学者之间。童老师强调在认识当代中国现实的时候要把自信心与自省力结合起来:中国发展时至今日,我们已没有理由失去信心;但中国发展来日方长,我们也没有理由放弃自省。同时,童老师强调,在自省的时候,要把我们每个人自己也放进去,把集体的自我反省和个体的自我反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对社会上所存在的问题,才不会盲目夸大,也不会只知道怨天尤人,而尽可能做出实事求是的理解,做出切实有效的努力。
其次,在如何认识当代中国的理论的问题上,童老师认为从三十多年前以“富强”为核心的“四个现代化”,到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之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童老师指出,马克思主义曾经作为批判西方的西方理论而满足了中国人既渴望向西方学习真理、又痛恨“先生”老是欺负“学生”的民族心理,现在则作为“世俗化时代的理想主义理论”而适应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需要,并且与同样强调在现实世界中追求理想境界的中华民族传统相当契合。谈到媒体热议的“包容性发展”概念,童老师指出这个术语其实并没有出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文件当中,但我们党提出的“共同富裕”、“以人为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思想,其实早就理所当然地蕴含着“包容性发展”的意思。在童老师看来,我们目前的关键问题并不是新提法太少,而是实际行动还不够多、不够顺。
最后,童老师谈了自己对于个人和党组织关系的理解。针对现在不少人认为党章中对党员的要求高不可攀,童老师用古语“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进行阐释,并以司马迁对孔夫子“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例子来表明,对“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的追求,甚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努力,并不是空洞的、无用的,因为司马迁这样的大史学家恰恰就是这种追求的结果。针对目前学生入党的功利动机比较重的现象,童老师一方面表示理解,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能够结合起来,就是革命前辈不惜牺牲生命为后代所奋斗争取的社会状态;一个健康的社会,本来就不应该总是让人在“利己主义”和“自我牺牲”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申请入党的人们自己,却不可以只是为了实现功利目标而追求入党,因为社会各界,包括用人单位,之所以看重毕业生的党员身份,恰恰是因为这种身份确实是与优秀的个人素质连在一起的,而那些只是为了功利目的而入党、一旦进了组织就放松要求的人们,并不具有真正优秀的素质,因此最终会破坏把个人成长与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的社会安排和制度设计。童老师希望,哪怕从一开始功利心比较重的那些同学,也能够在争取入党的过程中,在加入党组织以后,慢慢地把外在的约束变成内在的要求,从只重视“我有什么”的心态上升到更重视“我是谁”的心态,让自己的只可能有一次的人生,真正是堂堂正正、理直气壮的。童老师承认,为了在当今社会上立足和发展,每个人都要进行各种各样选择,但他告诫各位同学,在选择“有什么”、“做什么”的时候,“不要妨碍你成为内心深处真正想要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