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访学之随想

发布时间:2011-12-21访问量:5052

 

      此次访台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台湾的社会为大陆提供了一个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过渡的借鉴;台湾的人际交往方式以及人文环境值得我们学习;两岸的沟通还有待加强。

 

政大见闻——换个方式想问题

      在政大旁听了一些课程并参加了一些活动,收获不小。让我印象最深的课程是刘志贤老师《中国大陆发展经专题》一课,除了教授如何分析写作论文的知识以外,刘老师还会教大家如何维护学术道德和学术信用,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为学生讲解如何做点评——如何在不激怒对方的前提下友好指出对方论文存在的问题。这点让我感触颇深,在大陆的学术会议一般都是老师给学生点评,那权威性就容易掩盖其弊端,记得有一次老师和学生就因为点评吵起来了,大家都去责怪这个学生不懂礼貌,其实现在想想老师的方式也不对,学生还没说完就打断并提出很否定的意见。所以说很需要换个角度去想问题,有的时候我们会很激动地给对方提出建议,我们自己觉得是好心,但是却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和他/她原本的动机。

      另外的一场活动同样也是一位智者让我再次感受到换个角度想问题的必要性,是政大艺文中心邀请的台南艺术大学的李肇修校长小提琴演奏会,李校长是台湾很有名的小提琴家,他上台没有穿西装而是穿着休闲装,乐曲的选取也是一些很少演奏但是同样是精品的小提琴曲。对于常听演奏会的人来说,演奏间隙是不能鼓掌的,否则会认为是对演奏者的不礼貌以及对音乐的无知。但是李校长却鼓励大家乐曲间断可以鼓掌,说大家鼓掌他会开心,而且奏鸣曲四小节是“快-慢-快-慢”构成,快慢交替之间听众听的投入想鼓掌是合理的。这句话同样也提醒了我,有的时候要换个角度去想问题,不要轻易指责对方的行为如何出格,有时候对方的反应在他的角度上同样是合理的。

 

校车司机——两岸同是中国人

      有一次晚上从政大的山上下来,刚好赶上住在山上的政大同学回宿舍,三十多个人下车,司机对每一个下车的同学大声说谢谢,这种礼貌和秩序在大陆实为罕见。大陆目前正处在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过渡中,多一些礼貌,多一些客气,很是需要的。校车司机听到我们的口音来自大陆很兴奋很热情,说他自己老家是湖北荆州的,他很高兴的从驾驶座拿出了一幅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国旗,说之前有一批大陆留学生临走时问他要什么礼物,他说什么都不要只想要一面大陆的国旗。此后,他就这样珍藏着,没事拿出来看看,以解思乡之情。

      在访谈和调研过程中,常会遇见一些老者,看到大陆来的同学特别热情,拉着你聊天不放过。回想起那些追随蒋介石赴台的外省人士,骨肉分离,如今人到暮年,落叶归根之心切,怎不令人动容。大家同是中国人,本是同根生,这种感受在来台之后显得更加强烈。

 

新竹调研——真诚、细心待人

      此次访学的项目是调研新竹科学园区的创新活力、成功经验。经过陈老师的介绍,我有幸去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和工研院调研,工研院的李冠桦先生亲自开车去接我,虽然只有我们两个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打开放映室为我讲解,放宣传片,有一位副研究员专门回答我的提问,离开时还赠送礼物。

      中午李先生请我吃饭,随后带我去工研院的展厅,展厅上面打着电子横幅欢迎我。我忍不住问李先生,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研究生,为何要如此隆重接待。李先生开玩笑说现在是学生,可是说不一定以后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呢。李先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美国西部雪灾,一个人困在公路上,一位老者过来看了看说让他耐心等一下,自己会找人和车子来救。被困者忐忑的等了很久,结果老者真的来了,还带领了营救队,接被困者去自己的家里,给他温暖的食物和汤,被困者问老者:我该怎么报答你,你我非亲非故,为何带我如此好?老者笑着说不用报答我,就是以后看到别人困在雪地里也一定要记得像我帮助你那样帮助他。

      这个故事和李先生的做法让我明白,在陌生人社会也要彼此真诚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要以长远的眼光为导向,不为眼前利益而交往,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社会才是更重要和更有意义的。这次来台,也得到了许多台湾同学细心帮助,我们都是一次次被感动,而后检讨自己在为人处事上做的不足之处。

 

由衷的话——两岸仍需加强沟通和交流

      这次赴台交流感触颇深,台湾的人文关怀、成熟的社会环境值得我们学习。但另一方面,两岸人民的了解远远不够,很多人对大陆持有一些片面的观点,这让我们很尴尬。或者是将大陆的某些极端个案普遍化,这点也让我们难以接受。或许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之前几十年两岸交流的空白,彼此对对方都很不了解,这种误解需要更多的沟通来消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