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古今,开拓视野——我院研究生“逸思读书会”第五期活动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4-11-10访问量:1474

    2014年11月2日下午1点到4点,我院第五期研究生“逸思读书会”在2号楼618教室顺利举行。
    首先,逸思读书会组委收集了前来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自己读书领域的一些书籍分享给大家。2012级哲学所的袁依推荐了杨伯峻的《论语译注》,2012级外交学的尹博推荐了日本作家岡田充的《领土民族主义的魔力》,2013级政治学所贾洋推荐了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2013级经济所陈立超推荐了《维摩诘经》,2013级法学所何家华推荐了龙应台的《大江大海》,2013级政治所王巍推荐了约翰格雷的《自由主义的两张面孔》。
    其次,在本次活动中有三位主题发言的同学依次做了主题讲演。哲学所的袁依探讨了“唐宋儒生前期辟佛之策略衍变”,论点是“儒门淡薄,皆归释氏”,他谈到以唐中叶韩愈至北宋张载为限,是为宋明理学辟佛思潮之前期阶段。韩愈辟佛之核心观点是要从社会风俗上理清利弊,而其弟子李翱实际上开启了辟佛之内心转的路径。他的主题发言结束后,聆听的相关同学就张载语录的意境与历史背景的相关性与他做了互动。接着,法学所的何家华探讨了“民主自治如何可能?——以农村民主基层民主自治与反自治为例”的问题,主要就基层民主自治的特征(可运行的民主自治,而不是理想的民主自治);自治范围的公共性(商谈理性),确定公与私的领域;自治主体的社会参与(相对于政治参与),塑造公共空间;自治制度的程序化,论证自治的正当性;排斥外部的行政干预(不排斥立法、司法干预),管理的自主性五个方面探讨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问题。而政治学所的贾洋同学探讨了台湾“太阳花学运”中的动员与组织形态问题,他谈到当今的时代是网络时代,社会运动以网络为工具,动员大众参与到社运之中,这种新兴的动员方式在极大增强动员力量的同时,也改变着社运的组织形态。台湾的“反服贸运动”正体现出这种特征。其网络动员的方式使得学运组织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构成庞大的但较为松散的学运外围力量;而传统动员方式的运用为学运组织“中心化”趋势创造了条件,也构成了一批学运的中坚分子。主讲同学分别发言结束后,都有一定时间的思想碰撞和沟通,气氛热烈。
    最后,读书会就接下来11月份的第六期活动做了相关安排,准备在11月份的第四周周日(11月30日)下午1点于1号楼,由2013级西方经济学博士生燕麟、2013级科技哲学硕士生王腾、2013级政治学硕士生王巍做第六期的主题发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