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科学院ALPHA博士生沙龙”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会和ALPHA学社共同举办,以“资源共享、学以致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为宗旨,旨在通过建立学术与工作交流平台,加强各级学生的交流,形成不同专业领域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综合学术素养及理论联系实际的敏锐度。在2014年11月、12月,研究生院分别举办了两次“ALPHA博士沙龙”活动,有4名不同专业的博士生分别就各自的专业研究领域作了精彩的专题报告。
一、胡义清:毛泽东的“三起三落”
201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生胡义清为同学们讲授了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艰难经历,从中总结出了有益的启示。他认为,中共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同志在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过程中个人曾遭遇三次政治波折,三次波折让他对当时党内盛行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的危害有了切肤之痛,促使他更加深入调查实情,更加深入地反思革命斗争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这同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更加自觉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加快了革命实践上升为科学理论的进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对毛泽东同志的经历的分析,得出了四个基本的启示:一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二要勇于实践,独立思考;三要善于总结,不断提高;四要走群众路线,团结多数。
二、王强:“PPP”与基础设施融资
“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作为一种全新的政企合作方式,正成为一种热点模式进入公众视野。2014级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生王强结合其工作收获就“PPP”模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他指出,“PPP”的核心理念在于“物超所值”——即Value for money,指基础设施在全寿命周期内能够满足用户要求所投入的成本和获得的服务质量的最优组合。在落实“物超所值”的理念下,应做好四方面工作:订立清楚计划目标,选择合适的采购程序,选择最佳竞标计划方案,进行采购过程中的动态检讨。在PPP的风险管理中应明确政府与私营部门的风险,建立合作协商的组织或机制,分配因承担不同风险而活动的不同收益。就中国而言,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并利用市场的激励管理机制以及私人部门的能力,投入公共事务的治理和公共服务的提供。“PPP”不仅符合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应需求稳定、持续、高效和精细的基本规律,更与我国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目标高度相符。
三、高显扬: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认识及思考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中国特色智库作出重要批示,把智库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落脚点是为中央的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2014级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就智库的历史、现状、国际比较进行了介绍,并就中国特色智库阐述观点。他指出,智库是为决策者决策提供最佳理论、战略、方法、思想等,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目前全球智库排名中美国的智库具有较强的实力,这与其相对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有着密切关联。目前国内智库发展的局限在于研究内容的局限、经费来源的局限及思想观念的局限。未来中国特色智库应从激励机制、人才机制和信息化建设方面着手提高。
四、薛安伟:基于贸易投资规则的全球化变革
经济全球化正颠覆着国家、企业甚至个人的行为方式,全球化随着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的升级酝酿着新变局。国际背景的变化为亚洲巨龙的腾飞既创造了新机遇又带来了新阻力,上海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龙头任重而道远。2012级世界经济学博士生薛安伟基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本质变化为大家浅析全球经济规则变化与全球化变革的内在逻辑。他回顾了全球化经历的三大历程“区域化、国际化、一体化”,并指出深入一体化的特点在于服务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规则标准化。因此,上海推出自贸区即是探索适应经济全球化高标准的新规则,自贸区不是真正意思上的自由贸易区,是改革开放试验区。对上海而言,应抓住战略机遇试验国际高标准,聚集优势资源,借力全球化,升级城市功能,探索资本开放,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参与全球治理,打造全球城市。
2014年APLPHA博士沙龙的成功举办,开启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自主学习、跨专业交流的新局面,获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并希望能将此活动塑造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优秀品牌,相信在2015年,ALPHA博士沙龙在研究生院及广大研究生的共同支持下,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