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票折价和银行收入多元化——台湾中兴大学教授作客仲礼人文讲座第74期

发布时间:2016-03-17访问量:747

        3月11日下午2时,仲礼人文讲座第74期邀请到来自台湾中兴大学的杨声勇教授、董澍琦教授主讲,讲座由研究生院院长朱平芳主持。杨声勇教授,获得美国Drexel 大学财务与金融管理博士学位,目前为中兴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台湾财务工程学会秘书长、亚洲大学国际企业学系讲座教授(兼任)。董澍琦博士,现任台湾中兴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董澍琦教授于1985年6月获得台湾成功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91年5月获得美国纽约市立大学Baruch学院企业管理硕士(MBA)学位、1995年8月获得美国宾州费城Drexel大学财务金融学博士学位。他们分别向大家介分享了自己关于股票折价和银行收入多元化的观点。杨声勇教授介绍的主题是“中国公司跨市场挂牌折价现象之再探讨--计划经济与金融改革政策的影响”,董澍琦教授则围绕“Do bank income diversification and ownership enhance or impede bank efficiency?”进行开展。

       杨声勇教授研究了中国计划经济和金融改革政策对中国公司跨市场挂牌折价现象的影响。首先介绍了美国存托凭证(ADR)与H股间的折价现象、ADR与A股间的折价现象、H股和A股间的折价现象。1994-2000年,ADR-A股的折价很高;2000-2005年ADR-A股间的折价逐渐降低;2006-2012年ADR-A股的折价比较平稳;并且,在1998、2001、2008年,ADR-A股折价剧烈波动并且升高。这篇论文研究了5个影响因子:预期汇率改变、股利殖汇率、流动性、市场情绪、公司情绪。它认为有三种非价格因素:国有股比率;中国政府政策:A.1994年8月的三大救市方案、B.2001年6月的出售国有股政策、C.2005年6月的股权分置改革;金融危机。作者建立了计量模型对以上的影响因子进行实证研究。它认为中国的情绪小时,折价低;中国的情绪大时,折价高。

       董澍琦教授则探讨了银行收入多元化和银行效率的关系,并用2003-2012年83个国家的银行数据做了实证研究。这篇论文也评估了股权结构对银行收入多元化和银行效率间的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收入更多元化的银行的效率有所改善。然而,非利息收入活动的不稳定性抵消了收入多元化带来的收益。(2)尽管较多的政府控股可以帮助银行降低收入多元化的成本,但是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效益往往比国内同等水平的私有银行的经营效益低。(3)在发达国家,外资控股的银行相对于它们的私有银行的收入多元化的效率更低。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外资的注入有相反的结果:外资控股的银行相对于他们的私人银行的收入多元化的效率更高。(4)在发达国家,外资控股的银行可以更好地缓和逐渐增加的非利息收入活动的不稳定性给银行效率带来的损失。然而。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效果是相反的:国内私有银行相对于外资控股银行可以更好地缓和增加的非利息收入活动的不稳定性给银行效率带来的损失。

      通过这次讲座,学生们不仅拓展了对于股票和银行的知识面,而且对思考经济现象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