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周一下午13:00-17:00,研究生学术社团年会(简称为研社)暨“世界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科国际创新基地第四会议室拉开帷幕。会议由研究生学术社团理事长张鹏飞博士主持,参加本次会议的院内外专家与领导有原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研究员、原上海社科院世经所所长张幼文研究员、现上海社科院世经所所长权衡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院朱保华教授、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杂志编辑部主任杨卫研究员,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佘凌,出席本次年会的师生人数近50人。
在开幕式上,佘凌副院长肯定了研社在为学生营造学术氛围、促进高校学术交流、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等方面作出的贡献,同时为研社颁发“201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社团”奖,为张鹏飞理事长和伏开宝副理事长颁发“社团优秀个人”奖。
在主题会议上,首先张幼文研究员从要素流动论角度对世界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经济供给侧改革进行深入剖析。张老师的报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要素流动论;二是中国的要素流动与经济发展;三是金融危机与要素合作型陷阱;四是供给侧改革。最后,张老师表示中国未来的发展需要靠要素升级,需要培育自己的高级要素,形成国内与国际的要素集聚,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需要强调产业创新,以创新复苏经济,创新的外延实质就是技术、产业、业态、商业模式等,其中要素创新是基础。
紧接着,来自校内外9位校内外博士生、硕士生基于自身的研究,分别从公司治理、网银、TPP、“一带一路”等方面,结合自身提交的论文,进行精彩的演讲。权衡所长、朱保华教授和杨卫研究员分别对9位研究生提交的文章进行点评,并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
最后,左学金研究员以“我国人口新常态与公共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为主题做精彩报告。左老师提出我国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方向,包括要在劳动力方面形成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社保及其他公共服务方面,实现教育、养老与医疗筹资的全国统筹来平衡财政筹资与社会保险筹资;在创新发展方面,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与创新能力等,并为此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改革措施。
本次年会既有青年学者的独到见解,又有学术大家的深入分析,让在座的听者如沐春风,充分发挥了研社在广大博士、硕士中的学术平台和学术引领作用。(后续我们会根据录音完整地整理左老师和张老师的报告内容,感谢大家对我们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