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尘埃落定的美国大选中,被媒体称为“圈外人”和“政治庶民”的特朗普何以获胜?特朗普现象的又是缘何在美国的政坛上刮起一股风暴?11月25日,由研究生院主办的仲礼人文讲坛在中山西路分部五楼第四会议室举行。在讲坛上,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外交事务研究院的王联合教授就美国大选和特朗普现象为同学们作了精彩的解读。本次讲坛由研究生院副院长佘凌主持。
“美国大选是对候选人体力和脑力的考验。”王联合把美国大选获胜的关键要素分成五个维度,分别为两党候选人对重点州的选择、对竞选议题的选择、选前民意调查、广告播放以及后期的大选辩论。他指出,美国大选的模式和过程有其特性,民主党与共和党推选候选人的方式也存在不小的差异,只有在上述五个维度的全部或大多数方面表现突出,才有赢得大选的可能。在分析中,他重点强调民主党和共和党竞选议题和侧重点的差异:传统意义上,民主党在内政问题上占据优势,而共和党则在外交和国家安全问题上执选票之牛耳,选民对具体问题的关注点决定了哪一个政党在大选中占据优势。
而在谈到特朗普何以最终脱颖而出时,王联合用“预料之外,情理之中”来概括。“说预料之外,是大选前希拉里代表的媒体精英和政治精英不断造势,与最终结果形成了鲜明反差;说情理之中,那就在于这些精英长期与美国社会脱节,他们不了解美国社会。”
王联合把特朗普胜选的要素归结为三点,一是美国大选的宪政制度保障,使得没有明显的集团或个人政治力量可以对大选构成垄断;二是特朗普采取了富有技术性的竞选策略,候选人摆脱了党派的政治界限,以更清晰更有特点的个人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同时对数字技术和自媒体的熟练运用也传播了特朗普本身的形象,形成了对希拉里的优势;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特朗普准确地把握了美国的民情民意,注意到了中下层白人这个庞大的群体,成功用竞选口号获得了这群被称为“沉默的大多数”的群体的支持,用大众政治战胜了精英政治。“事实上,希拉里所代表的民主党在美国政治中代表了一种主张政府主导、保障社会福利、强调种族伦理文化道德的绝对‘政治正确’的符号,但其实广大不具备媒体话语权的美国中下层民众在内心并不认同这种‘政治正确’,这也是为什么选前媒调希拉里一路领先,最后却输掉的最大原因。”
最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就特朗普当选后的中美关系、外交走势等问题向王教授问题,王教授也一一作了解答。讲座在热烈浓郁的学术气氛中告一段落。
仲礼人文讲坛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积极促进学生才尽其能,深刻把握当代社会现实而专门举办的高端学术讲坛,迄今已成功举办了83期,深受广大社科学子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