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与文化——华师分会2016级逸思读书会第一期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16-12-13访问量:481

     为了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同学们关注当下问题、从书中汲取养料、与爱书人一起探讨交流,研究生会华师分会于11月19日晚7点在第一教学楼121教室举办了第一期“逸思读书会”交流活动。本次读书会由上海社科院2016级世经所硕士研究生赵菩同学和2016级政治所硕士研究生陈晓谱同学主讲。

     中国社会及其文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乡土中国”的面貌和发展,灿烂的文化要如何承继,都是亟待探讨的问题。围绕这一主题,第一位主讲人赵菩同学分享了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她强调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她认为乡土社会是稳定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相对稳定的,今天的中国还在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之中,不可否认它还带有很强的乡土性。随后,赵菩同学围绕四个主要问题展开:乡土性、文字、差序格局、四种权利。她分别做了阐释,一、“乡土性”有三大特点:与泥土密不可分、不流动性(安土重迁)、熟人社会(信任)。二、如果中国社会乡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也只有发生了变化之后,文字才能下乡。三、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进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中心。四、权力即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利、时势权利分别是从社会冲突、合作、继承、变迁中所发生的。赵菩同学总结乡土社会的文化是由乡土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由乡土社会的整个历史地理环境决定的。

     相较于关注中国乡土社会变迁,第二位带来分享的陈晓谱同学则更侧重于中国文化的变迁。陈晓谱同学分享了《中国文化要义》一书,他首先详细介绍了作者梁簌溟先生,以深入了解作者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走进书中。他强调这本书的作者是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去书写的,同样陈晓谱同学也时刻带着问题意识来思考和分享这本书。他围绕着核心问题“为什么两千年来中国社会循环于一治一乱而盘旋不进?”,从中西文化理性与理智的差别、中西伦理本位与社会本位、中国“文化早熟”、民主制度与个人权力观等方面做了精彩的阐释。

     会后,同学们与主讲人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大家探讨了中国文化后继性、寻找文化自信等问题,讨论氛围热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