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六点,由我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主办的逸思华师分会读书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120室举行了2017年的第一期活动。本期活动以“中国政治”为主题,有三位研究生主讲,他们分别是我院2016级世经所硕士生李昂、政治所硕士生郑海洋和新闻所硕士生赵晓泉。
首先,由李昂同学分享了国学大师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本书是钱穆先生专题演讲合集。李昂同学根据书中脉络,分别就中国历史上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梳理和展开。因循着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历代在贯彻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施行着符合社会发展的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孝廉制、郡县制等都发挥了治理功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加以了解和比照为我国现代的政治制度和得失带来了深刻的反思。
中国历代的政治得失带来了历史的思考,而现今中国的政治实践直接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而郑海洋同学和赵晓泉同学则共同分享了同一本书——《邓小平时代》,这本由美国作家傅高义写作、冯克利翻译的著作,不仅仅回顾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一生,更以全景式地视角描述了邓小平时代的政治开创、发展及挑战意义。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视角对本书做了不同的、有趣的阐释,互相补充和完善,更加全面地展示了本书的魅力。赵晓泉同学一开始便介绍了本书的影响和评价,在赞赏和苛刻的两种不同的评价声音中,肯定了作者严肃的著书态度。“三起三落”的邓小平的一生是丰富而坎坷的,在详细介绍了邓小平的人生经历之后,赵晓泉同学重点就世人关注的“邓小平南行”做了阐发。邓小平的南行是关键性的偶然事件,在西方经济封锁、政治风波、社会主营阵营瓦解的历史大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最终实现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飞速发展等丰硕成果。郑海洋同学结合历史图片,补充介绍了邓小平与毛泽东、刘伯承、卓琳等的关系,深入分析了邓小平的个人性格及执政风格。同时,他还对以邓小平为中心的高层权力结构做了简要探讨,给同学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三位主讲人精彩的读书心得分享引起了参会同学们热烈的回应和讨论,在历代政治变迁、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的铺垫下,同学们更为关注当下政治的现状和得失。同学们围绕着“历史视野下现在的选官制度”、“党政分开的可能和产生的效应”、“改革开放以及当下政治改革的道路”等问题进行了层层深入的讨论,热烈的气氛将本期读书会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