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六点半,由我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主办的第四期博士生沙龙活动在我院分部2号楼618教室举行。这次博士生沙龙特别邀请到我院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中心企业上市服务区域主任孙亮。孙亮博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工作数年,本次沙龙从实操角度分享了“企业上市”相关问题。
企业上市并非一本万利,在正式上市之前,每一个企业都需要考量“要不要上市”。对此,孙亮博士首先谈到了资本市场支持企业成长的内在机理,他认为企业上市应该是一个谨慎的选择,上市的利弊明显。以万科为例,去年大热的“万科股权之争”就是因为上市之后万科的股权逐渐被稀释、创始人的控制权丧失。孙亮博士建议企业要有正确的“上市观”,倡导分享、契约、务实的精神,克服守成、圈钱、观望意识。他以“永辉超市601933”为案例分析了成功上市的因素和条件,以及上市后企业如何发展。
“去哪里上市”同样是对企业上市战略有重要影响。孙亮博士概述了我国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构成。他认为上市地需要考量的因素包括上市条件、估值水平、发行审核速度、持续融资能力、市场布局。随后,站在企业上市管理者和审核者的角度,他谈到了上市的具体要求和门槛,重点在于主体资格、投资运行、财务会计等。同时,为了更好的支持企业上市,上交所近年开展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从2011年股票约定式回购到2013年股票质押式回购运行再到2014年优先股试点、2015年上证50ETF正式推出。
“如何去上市”也就是如何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交所上市的三条路径是IPO上市、重组上市、新三板转板。孙亮博士认为,上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工作环环相扣,需要企业与中介机构协同合作,任何一个环节的滞后或问题都可能影响企业的发行上市进程。其中的核心包括筛选券商、加强媒体应对能力等。孙亮博士谈到证券交易所审核企业上市的主要关注点在于:财务、法律、信披。作为“内部人士”,他分析了近年IPO审核有“严”中有“进”的趋势。为了更好的解读上市的关键,他同时例举了数家企业上市被否的案例。
当天的沙龙报名非常踊跃,现场座无虚席,有近五十位同学参加了沙龙分享活动,创下了沙龙活动的记录。除了企业上市的问题,孙亮博士还与现场同学讨论了大家热切关注的股市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