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汪涛谈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营销战略

发布时间:2018-04-19访问量:727

       2018年4月12日下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汪涛教授做客我院研究生院主办的尚社讲坛第29期,讲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长答浩主持。

       汪教授首先指出目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陷入困境。品牌国际化的研究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随着跨国公司不断发展,企业在国际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品牌营销方面产生了许多新问题。虽然2016年中国货物出口24.34万亿美元,但有94%的美国人说不出中国品牌,68%的海外消费者不认可中国品牌。以ONEPLUS公司的成功为例,公司利用全球价值链整合、线上线下整合的思路进行品牌营销。利用“邀请制”模式进行同步销售,且利用YouTube、Twitter、Facebook与用户互动,线下举办一加加油聚会。再以Wiko手机公司为例,公司将法国文化注入品牌,成功打入欧洲市场。

       目前中国企业品牌化的理论研究主要围绕:标准化或适应化战略、企业内部品牌能力提升、品牌国际联盟、跨国品牌并购、市场净入路径、国家品牌和国家营销这六个方面展开。当前的研究着重于“走出去”的问题,但能否被国外消费者认可、接受,并塑造差异化品牌价值方面的“走进去”研究非常欠缺。另外,目前研究更多着眼于传统的市场环境,但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网络化不断加速的新背景下,当前的研究没有对这种背景变化进行分析。中国企业在“走进去”方面还有没有突破的困境以及面临的新挑战。基于此,网络化、全球化必须作为当前研究的新背景。全球化、网络化打破了阻碍商品、资本、信息等元素流动的各种壁垒,推动了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发展。制度的差异化会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为产品差异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全球化来改善制度环境,利用网络化促进交易环境,求同存异。品牌合理性(使用合理性、道德合理性)问题是由于受到制度距离的影响,制度距离越大越会降低品牌合理性的绩效,企业嵌入国际市场的关系越低。企业可以利用母国的文化资源来塑造差异化品牌形象,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通过研究文化原型资源开发,对文化原型所代表的抽象情感等内容分析其对于企业品牌塑造的影响。品牌国际化营销能力开发是另外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网络化背景下,企业需要具备快速整合资源、优化提升以及优秀的洞察力。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升网络化营销能力能够对企业的品牌创新战略、品牌组合战略、品牌传递与沟通战略产生促进作用。

       最后针对汪教授所讲的内容,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学们提出了关于中医、中医药的品牌推广问题以及对中国文化原型的问题,汪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回答。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