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下午13:30,由院校友会、研究生院主办的我院院庆六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尚社讲坛”30期《中美贸易战的性质和原因》主题报告会在院总部小礼堂举行。
作为杰出校友系列的第二讲,报告会吸引了超过一百五十名听众,小礼堂座无虚席。主讲人为我院培养的首届博士毕业生张幼文研究员。张幼文研究员就“中美贸易战”这个受到广泛关注的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精准细致的讲解。
他认为中美贸易战已全面展开,并且当前形势极为复杂。他用四句话、十六个字概括了当前中美贸易战的实质:战略竞争、制度摩擦、时代课题和历史现象。详细阐述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来证明这四个基本结论。
第一,贸易战的性质:美国压制中国技术进步对抗中国制造2025。以美国标准证明不公平,以违约方式纠正不平衡。他回顾了整个贸易摩擦的主要过程;罗列了美国301调查的主要内容22个方面来证明他们所谓的不公平贸易地位。挑起贸易的目的就是要遏制中国的创新发展。
第二,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制度性矛盾。欧美违反承诺,中西制度摩擦。他列举了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的几大依据,分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矛盾的成因,对照最高标准扩大开放辨析,精准概括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中的新现象。
第三,特朗普政府的收缩政策与世界逆全球化现象。他认为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是逆全球化思潮的反映,指出了特朗普收缩政策的逆全球化本质。分析了美国退群减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和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新问题。
第四,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与利益分配。在这一部分,他详细分析了全球化现阶段利益分配机制及其表现的复杂性、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贸易与投资融合现象、贸易投资融合下经典理论内涵的变化和贸易与投资在统计指标与发展战略中的融合。
第五,破解历史性困惑的理论分析。他提出要素流动理论可为解释全球化不平衡从而国际谈判提供证明。贸易投资流量不能衡量一国开放利益,各国要素收益才是根本标准。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报告会,在视力极为不好的状态下,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想法,张幼文研究员以一个资深学科带头人的视角,经过审时度势的深度思考,引领我们去深度了解并理解了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和原因。
这样一个报告甚至不能用精彩来一笔带过,我们为上海社科院能够培养出这样的学科领军人物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