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蒲国良评《乌托邦》的理想信仰兼谈世界社会主义之源头

发布时间:2019-05-14访问量:1934

       2019年5月5日上午9点,由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和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尚社讲坛第49期学术讲座在社科院分部2号楼415教室顺利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秘书长蒲国良教授作了主题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开篇——《乌托邦》漫谈”的讲座,我院师生共有50多人参加。本次讲座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的国外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轩传树研究员主持。

      讲座伊始,轩传树研究员介绍了蒲国良教授的主要学术成果和研究领域,并鼓励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讨论,虚心向蒲教授请教。蒲国良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关于社会主义渊源的讲话为开篇,引出本次讲座的核心内容:《乌托邦》是近代社会主义的源头,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在中国体现为从乌托邦实现到中国梦的提出。蒲教授认为,1516年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的出版可以视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想诞生的标志。从莫尔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个人生活经历出发,蒲教授向在场师生详细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同时,蒲国良教授结合自身长期以来的理论思考和研究,重点阐释了《乌托邦》作为近代社会主义思想渊源的三个维度:从时间角度上,《乌托邦》为后世学者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的珍贵资料;从内容角度上,《乌托邦》批判的对象是“刚萌芽的资本主义”,阐释的是“刚萌生的共产主义”;从写作手法上,《乌托邦》使用了理想/现实二元对立方法来批判现实,构成了后世社会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方法。蒲教授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离不开对理想社会的构想和追求,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乌托邦》实质上是新旧社会思想的碰撞,为新的社会秩序奠定了基础。

      讲座结束后,轩传树研究员对本次讲座作了精彩点评:蒲国良教授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以《乌托邦》一书为中心,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关于世界近代社会主义的源头和发展的研究心得,传递了前沿的学术思考。

      蒲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引人思考,他的渊博学识和风趣的语言感染了在场所有师生,进一步加深了大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解,让听者对《乌托邦》及其作者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