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辩论赛主持人谢诚
周:作为主持人,辩论赛前心情怎么样?会紧张吗?
谢:不紧张。当然,“社科杯”有特别邀请的嘉宾和评委老师,这点略微有别于一般的辩论赛。但是一方面,自己在赛前对辩论赛的流程和主持稿早已有所准备,另一方面,对主持也比较有经验了,所以总体来说很从容。
周:首届“社科杯”少有经验可直接借用,前期的想法、策划到实施都特别不容易吧?
谢:对,真要感谢邱华婷老师。之前我自己准备,比赛前一天布置完会场后,邱老师和我又特意去走场排练了一次,找了找感觉。其实邱老师早在上学期的时候就在酝酿辩论赛的想法,希望我们外联部能联系到其它高校,把辩论赛办起来。这次四川省社科院能来参赛,邱老师从联系到落实,花费了很多很多精力。没有她,就没有辩协,没有这些扣人心弦的辩论赛。
周:你有过多次担任主持人的经验了,觉得主持辩论赛和晚会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谢:更累!整场比赛下来,我一直头晕(笑)。做晚会主持人,上台有搭档、几个主持人会轮换,台下看表演的时候还有放松、整理、休息的机会。但是辩论赛真的不一样,要时时刻刻听辩手发言、盯着倒计时。比赛很激烈,需要你去独自控制局面,所以虽然心态上不紧张,但神经自始至终都是紧紧绷着的。
周:主持过程中有过出错的时候吗?
谢:有啊。初赛那场,最初的流程到后面又有更改。有一个回合本该先请二辩发言,我错说成了一辩。意识到了之后,赶紧给自己打了个圆场,说,“前一回合一辩的发言实在是太精彩了,我还一直沉浸其中”。不过总体来说,晚会对主持人的应变能力要求更高。辩论赛更侧重流程的熟练、时间的控制,相对中规中矩。
周:能跟我们分享比赛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辩手、点评老师或者是辩论桥段吗?
谢:印象最深的点评老师是四川省社科院的陈开琦老师,他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曾经带领辩论队最终杀进中央电视台的辩论总决赛。陈老师对辩论这个智力运作活动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更可贵的是,他非常乐于辅导、帮助学生,还记得第一场结束后,陈老师甚至把所有辩手都召集到一间教室,帮他们回顾、为他们讲评整个辩论过程。陈老师说话特像“星探”,如“今天,我又在社科院发现了几个辩论的好苗子”。给了学生极大的精神鼓励。而且,有别于一般评委“多点少评”的思维,陈老师是真正的“点评皆备”,不仅仅点出辩手的发言好或不好,更是结合实战经验给出具体建议,如“我们在这里立题时可以少些铺垫”,给了辩手和观众很多启发,让我们对辩论这项活动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周:从整体的角度看,你觉得两场辩论赛中哪一场更为精彩?
谢:都很精彩,不是我自卖自夸(笑)。精彩是因为双方辩手之前都作了非常充足的准备工作。观众看一场辩论赛,看的是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犀利幽默、激动人心。评委看一场辩论赛,看的是双方论证的严密性和系统性,看的是团队配合。而站在主持人的角度,我两者皆要看,既要看辩论过程有理有据,又要看双方慷慨激昂,还要去领略语言交锋的智慧。我们的辩手确实也会紧张,毕竟大家组团、磨合的时间不长,辩手也并非专业出身,相聚在这里更多是出于对辩论的爱好。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恰恰使得比赛更加具有真实性,也增加了比赛的精彩度和可看性。
周:从组织者到主持人,你做辩论赛活动的初衷或者说最大的动力是什么?辩论赛得到了众多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场场比赛座无虚席,你觉得成功是缘于哪些人的支持?
谢:初衷就是为了给爱好辩论、擅于辩论的同学一个展示和自我锻炼的平台。我主要是负责在研二、研三和博士中征召有才能的选手,比如获得最佳辩手的研二社会学专业吴家麟同学。但其实,整个研究生会的同学都为此付出了很多心血。虽然是友谊赛,但每一位组织者和辩手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希望能赛出水平,希望能磨合出一个强大的团队。邱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自不必多言,此外还特别值得感谢的是研一的研究生会同学,他们是主力,前期的准备投入非常大,非常辛苦。社科院有他们,老师和学长学姐都很放心!
周:辩论赛求同存异、启迪思维,碰撞智慧的火花,这么好的活动以后肯定还会继续做下去,有什么想跟下一届主持人分享的感受或者经验吗?只剩一句了哦(笑)。
谢:只剩一句了,发自肺腑的(笑)。辩论赛主持真的不一样,需要自始至终全神贯注,严格按照时间控制比赛进度、掌握局势。明年的第二届辩论赛,社科院的辩手们要远赴四川进行,希望学弟学妹们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在一样的校际辩论赛中赛出不一样的社科风采!
采访时间、地点:2011年6月11日12:00于323教室
记者:通讯组 周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