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晚上,第61期尚社讲坛“中国城市化影响全球城市化:三个渠道和三类案例的比较视角”在Zoom会议平台成功举办。本期的主讲人依旧是三一学院 Paul E. Raether 全球都市研究与社会学杰出讲席教授陈向明,目前陈教授也是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教授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继“全球化变异与物流驱动发展:中欧班列和西安崛起”讲座之后,陈教授又给我们带来了一次精彩的学术交流。
陈教授在全球范围内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作为样本,依据比较视角对东亚、欧洲、中亚、北美、北非、南非等代表性地区进行分析,通过“一带一路”、“中欧班列”、“欧版新丝绸之路”三个案例对中国城市化影响全球城市化的整体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
讲座的开篇部分,陈教授介绍了中国的铁路、公路、航运、集装箱运输等基建对于城市化的驱动效果,以及在工业化水平不高的地区,城市化对于工业化的驱动效应。他提出了中国城市化对全球城市化的三种影响模型——“链接”、“嵌入”、“转用”,阐释了这三个影响模型之间的互补关系,以此对全球城市化在速度、尺度、形式/功能、更新四个维度上造成影响。
讲座的第二部分,陈教授将影响模型丰富为“港口-园区-城市”(PPC)模型,以此阐述了中国城市建设的鲜明模式和潜在海外延伸。紧接着,联系中国在能源、商品、基建、制造业对亚、非、拉丁美洲、中东地区的影响,陈教授提出了“一带一路”是全球、区域和城市的链接器、转型器、瓦解器和混合器的观点。随后,陈教授联系“中欧班列”、“欧版新丝绸之路”等具体案例,深入讲解了中国城市化影响全球城市化的整体情况。
最后,陈教授总结了中国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二重性,中国的城市化是一个国内与世界互相促进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借助西方的生产资料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其他国家也不断在中国的激励下推动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提问环节中,陈教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提出物流的潜力十分巨大,其运输设施优势,会融入到全球化整体发展中去;物流业应该与服务业、制造业相连接,互相带动,找到协调点再平衡。对于可能存在的一些争端,陈教授认为与物流关系不是很大,物流的流动性对于各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视角下,城市化是各国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各国之间的联系越发密切,中国城市化的经验与理论,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为整个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