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社讲坛63期:“一带一路”和区域化的新纪元

发布时间:2020-12-16访问量:394

20201210日上午,继“全球化变异与物流驱动发展:中欧班列和西安崛起”、“中国城市化影响全球城市化:三个渠道和三类案例的比较视角”两场讲座之后,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院再次邀请到了陈向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第63期尚社讲坛:“一带一路”和区域化的新纪元,同时本期讲坛有幸邀请到屠启宇研究员作为点评嘉宾。

陈向明教授和屠启宇研究员围绕新书《“一带一路”和区域化的新纪元》展开了交流介绍。本书重新观察和阐释了“一带一路”如何通过几条主要区域走廊和次区域走廊把全球带入区域化的新纪元;通过三个案例具体分析这一新区域化对全球化,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聚焦及交叉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最后探讨了“一带一路”新区域化是否可以从中国的单一倡议演变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产品与合作项目。

首先,陈教授指出,“一带一路”的区域化主要体现在走廊区域化上。早期的走廊规模偏小,不存在清晰的边界,大多是通过市场自然形成的,少有政府规划,同时走廊以发达国家的都市为中心,存在空心和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而“一带一路”以其大跨度,推动了走廊的延伸,将早期的走廊上升到了区域化的层面,带动“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和偏远地区共同发展,这是“全球化-城市化-发展”框架的中坚力量。

接下来,对于“一带一路”的全球化,陈教授主要以“中欧班列”和“全球链接”案例为代表,对西方全球化体系提出挑战,并给出中国引领全球化的可能。陈教授指出,中国推动全球化的“制造-基础设施-数字-综合”体系与西方推动全球化的“服务金融”体系有着鲜明对比,中国体系具有无限可能。

在点评交流环节,屠研究员指出,“一带一路”是辐射很广的交叉学科问题,这需要引起同学们重视。中国现今确实是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但中国目前仍然在“硬”条件上努力,在“软”实力上,“其他国家是否愿意接受中国方案?”、“中国方案奏效与否?”有待检验。“一带一路”传统上的内核是接力,现阶段最大的问题是区域化的推进,全面架构设想的实现仍有难度。

陈教授回应道,“一带一路”能够显著拉进产业距离,提高区域整合程度,给出全球网络的链接支点。国外环境对于中国方案的接受,需要伴随大型工程项目的落地,在实际民生上进行突破。基础设施是联系区域的重要支点,需要先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打好主体性基础,继而跟进服务性软件的输出。讲座最后,陈教授和同学们就陆海联系成本差额和全球国家信任危机两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