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4日晚上,第66期尚社讲坛“‘一带一路’与新全球化研究”在Zoom会议平台举办。本期的主讲人是三一学院 Paul E. Raether 全球都市研究与社会学杰出讲席教授陈向明。陈向明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介绍了全球化的概念,系统讲解了全球化的历史、演变和新格局,指出了中美所主导的全球化的不同之处,并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带动新一轮全球化的机制和影响。
陈教授在2007-2019年间任美国三一学院都市与全球研究中心主任,现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特聘教授及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陈教授著有多部专著、合著和编著,如《城市的世界:比较和历史视野下的空间》、《上海崛起:一座全球大都市中的国家战略与地方变革》、《“一带一路”与区域化新纪元》等。他发表了近百篇学术论文,也为众多国际组织做过相关政策研究。
讲座伊始,陈教授从文化、经济、经济历史和社会学的角度介绍了全球化的不同定义。他指出,全球化主要表现在资本流动、商品流动、劳工流动和信息流动四个方面,市场驱动、国家推动、结构转变和劳工流动是全球化发展的推动力。随后,他从社会经济、环境、空间和文化四个方面分析了全球化的影响,同时也指出学界关于全球化的表现、后果和趋势还存在争议。
在讲座的第二部分,陈教授回顾了全球化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西方和中国引领的全球化共存和竞争的现状,提出最终全球化会呈现出双元或多元的形式。随后,陈教授着眼于中国在全球化中的特殊尺度和全球影响。他认为中国目前扮演着地理中位、功能中位和文化意识中位的重要角色;在影响方面,中国的软实力文化影响滞后、对世界贸易的依赖性不断降低、对外贸易辐射范围加大。
最后,陈教授指出“一带一路”对全球化的三大影响:链接影响、嵌入影响和转用影响。在此基础上,他总结道,“一带一路”的多条经济走廊是发展中国家参与新全球化的机会集聚空间地带,其优化了供应链空间组合,带动欠发达国家共同发展,也在促进中国与这些欠发达地区的贸易中发挥作用。
在提问环节,针对同学提出的中美关系问题,陈教授认为核心在于贸易、技术和安全,中美关系也对应了西方和中国引领的全球化的不同。针对大国通过控制全球化政策影响国内的政治走向的问题,陈教授指出要看到国内国际政治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今,围绕“一带一路”的讨论多集中在国家方面,随着“一带一路”的众多项目落地,我们将会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